2014年《半月谈》第14期
申论得分低是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提高申论分数,也就成了无数考生的梦想。解决申论低分黑洞的前提是找准问题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半月谈是历年考生参加福建公务员考试必看资料,考生也可通过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教材中的申论部分掌握更多的申论答题技巧和备考方法。现福建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fjsgwy.org/)将每期按时更新半月谈信息,建议考生可ctrl+D收藏本站,以便随时关注最新资讯和考试信息。以下是《半月谈》2014年第14期内容:
来自百姓,服务百姓,自应是百姓中的优秀分子,先进代表。本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直白不言自明的道理。
可如今,它却成了不少为官者辗转反思、努力求解的一个心结。
当下的官场,反四风令行禁止,反腐败强势推进,赢得了社会大众由衷的拥戴和广泛的赞誉,同时也在干部队伍中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深刻的警醒。限制公款吃喝,严禁公车私用,查处灰色收入……
权力的含金量少了,工作的紧箍咒多了,出事的风险度高了。一些人心态为之大变。失落者或消极怠工,为官不为,迷茫者或等待观望,心存侥幸,决绝者或不再恋栈,转身下海。
由此看出,这些年来不少官员的从政理念已经发生严重的畸变。官位排名,已愈益凸显其标示一种地位、等级的分量。“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局长!”“不就是一个小服务员吗?我们是有身份的人!”表述有不同,指向都一样。
当了官自然就涨了身价,高人一等。身份认同的背后是官尊民卑,是特权思想,散发出来的还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官本位的陈腐气息。公共权力,俨然已成了个人可以占有和交易的一份资源、财产。一些官员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把下属职员当成自己“家臣”,把手中权限当成私有财产。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关系运作,更被许多人追逐为官场一条晋升、发达的捷径。背倚权势,投机钻营,拉帮结派,讲关系不讲原则,讲义气不讲党性,讲人情不讲纪律,只对领导个人负责而不对组织负责,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人身依附关系。正因为这些不一样的从政“解读”,不少官员在反腐风暴中陷入无边的失落,慨叹“为官不易”,甚至发出“官不聊生”的抱怨。
感受这种种为官者的“不一样”,笔者不由得想到了美国政治理论家阿伦特笔下的“平庸之恶”。为官者存一些私心贪欲,借助特权谋一些个人利益,原初可能只是一种人性的“日常之私”。但是,由于缺失有效的约束和制衡,权力在不断膨胀和滥用,这种“日常之私”不断积累、放大,终至沉沦、演变为足以蛀蚀社会根基的“平庸之恶”。整风,反贪,是在斗私,也是在除恶。
更深层的是,我们在这种“平庸之恶”的泛滥中,分明看到另一种政治生态。这样一种畸变中的为官心态、权力观念和从政取向,渐已沉淀、异化、衍生为诸多流行的潜规则。
云南省麻栗坡县委原书记赵仕永落马后曾有一段为自己开脱的自白:“我在县委书记这个职位上,在时下的社会环境中,不犯罪是不可能的。因为我除了有自己的价值理念,还有一个众人实行的潜规则。”在一些腐败官员的心中,官场潜规则已是一种现实,一种正当。
在这种“平庸之恶”的背景中,我们还分明看到另一种社会心理。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侵蚀着社会的堤坝;人情社会的关系流变,混乱着是非的标准;日常生活的功利取向,遮蔽着公德的底线。
腐败在侵袭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扭曲着我们的社会评价。一边,我们在呼唤着公平,另一边,我们在择校、求职、看病、打官司时,还得争先恐后去托关系,走门子,送红包;一边,我们在痛恨着腐败,另一边,我们对身边的权钱交易现象往往抱以见怪不怪的漠然和超然,睁一眼闭一眼,甚至还有几多称道和神往。而这,恰恰是对腐败行为的袒护和纵容,对社会公正的误导和伤害。
自然,平庸之恶,并非就是大贪大恶,但它的传染和弥漫,同样毒化社会的风气,畸变着普遍的世道人心,同样动摇人民的信任,关联着政权的生死存亡。
如今,中央从严治党,重拳出击,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一场疾风暴雨中,苍蝇接连被拍,老虎也频频打翻,落马人数之多,官员职务之高,查处进度之快,既反映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党和政府与腐败现象斗争的信心和魄力。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反四风主要呈现为活动式、阶段性推进,反腐败更多地以查案式、威慑性治标为主,为改革攻坚清障开路,为深入治本赢得时间。
治本,就得在法治建设制度变革上着力,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当下政府改革正响鼓重槌全力突破。简政放权,职能转换,信息公开,权力清单,在在显示中央改革的决心。当然,我们还应看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制度的笼子设计无论怎样精致,编织无论怎样严密,也难免留下可以穿越、钻凿的漏洞和缝隙。
还当以人文精神去涵养从政道德,用理想信念去建设政治伦理,在深刻的观念转型中,为干部队伍的作风整治和反腐斗争的深入治本奠定深厚的道德基础;以公共事务的广泛参与提升民众的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以民主政治的全面进步发育人们的主体品格和权利意识,在蓬勃的公民成长中,为官民关系的良性运行和阳光普照的政治清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以日常之善对抗平庸之恶,以社会正能量颠覆官场潜规则矫正官员潜意识。
什么是当官的一样不一样?其实,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优秀基层干部,他们想得最直白,最清澈,多少年如一日,不计名利,埋头苦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走”,把自己的生命无私地投入于百姓的幸福生活。他们闪光的足迹,就是最生动的表述和最精辟的注解。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4年《半月谈》第13期
半月谈是历年考生参加福建公务员考试必看资料,考生也可通过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教材中的申论部分掌握更多的申论答题技巧和备考方法。现福建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fjsgwy.org/)将每期按时更新半月谈信息,建议考生可ctrl+D收藏本站,以便随时关注最新资讯和考试信息。以下是《半月谈》2014年第14期内容:
当官的人有啥不一样
咱当官的人,有啥不一样?来自百姓,服务百姓,自应是百姓中的优秀分子,先进代表。本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直白不言自明的道理。
可如今,它却成了不少为官者辗转反思、努力求解的一个心结。
当下的官场,反四风令行禁止,反腐败强势推进,赢得了社会大众由衷的拥戴和广泛的赞誉,同时也在干部队伍中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深刻的警醒。限制公款吃喝,严禁公车私用,查处灰色收入……
权力的含金量少了,工作的紧箍咒多了,出事的风险度高了。一些人心态为之大变。失落者或消极怠工,为官不为,迷茫者或等待观望,心存侥幸,决绝者或不再恋栈,转身下海。
由此看出,这些年来不少官员的从政理念已经发生严重的畸变。官位排名,已愈益凸显其标示一种地位、等级的分量。“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局长!”“不就是一个小服务员吗?我们是有身份的人!”表述有不同,指向都一样。
当了官自然就涨了身价,高人一等。身份认同的背后是官尊民卑,是特权思想,散发出来的还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官本位的陈腐气息。公共权力,俨然已成了个人可以占有和交易的一份资源、财产。一些官员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把下属职员当成自己“家臣”,把手中权限当成私有财产。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关系运作,更被许多人追逐为官场一条晋升、发达的捷径。背倚权势,投机钻营,拉帮结派,讲关系不讲原则,讲义气不讲党性,讲人情不讲纪律,只对领导个人负责而不对组织负责,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人身依附关系。正因为这些不一样的从政“解读”,不少官员在反腐风暴中陷入无边的失落,慨叹“为官不易”,甚至发出“官不聊生”的抱怨。
感受这种种为官者的“不一样”,笔者不由得想到了美国政治理论家阿伦特笔下的“平庸之恶”。为官者存一些私心贪欲,借助特权谋一些个人利益,原初可能只是一种人性的“日常之私”。但是,由于缺失有效的约束和制衡,权力在不断膨胀和滥用,这种“日常之私”不断积累、放大,终至沉沦、演变为足以蛀蚀社会根基的“平庸之恶”。整风,反贪,是在斗私,也是在除恶。
更深层的是,我们在这种“平庸之恶”的泛滥中,分明看到另一种政治生态。这样一种畸变中的为官心态、权力观念和从政取向,渐已沉淀、异化、衍生为诸多流行的潜规则。
云南省麻栗坡县委原书记赵仕永落马后曾有一段为自己开脱的自白:“我在县委书记这个职位上,在时下的社会环境中,不犯罪是不可能的。因为我除了有自己的价值理念,还有一个众人实行的潜规则。”在一些腐败官员的心中,官场潜规则已是一种现实,一种正当。
在这种“平庸之恶”的背景中,我们还分明看到另一种社会心理。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侵蚀着社会的堤坝;人情社会的关系流变,混乱着是非的标准;日常生活的功利取向,遮蔽着公德的底线。
腐败在侵袭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扭曲着我们的社会评价。一边,我们在呼唤着公平,另一边,我们在择校、求职、看病、打官司时,还得争先恐后去托关系,走门子,送红包;一边,我们在痛恨着腐败,另一边,我们对身边的权钱交易现象往往抱以见怪不怪的漠然和超然,睁一眼闭一眼,甚至还有几多称道和神往。而这,恰恰是对腐败行为的袒护和纵容,对社会公正的误导和伤害。
自然,平庸之恶,并非就是大贪大恶,但它的传染和弥漫,同样毒化社会的风气,畸变着普遍的世道人心,同样动摇人民的信任,关联着政权的生死存亡。
如今,中央从严治党,重拳出击,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一场疾风暴雨中,苍蝇接连被拍,老虎也频频打翻,落马人数之多,官员职务之高,查处进度之快,既反映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党和政府与腐败现象斗争的信心和魄力。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反四风主要呈现为活动式、阶段性推进,反腐败更多地以查案式、威慑性治标为主,为改革攻坚清障开路,为深入治本赢得时间。
治本,就得在法治建设制度变革上着力,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当下政府改革正响鼓重槌全力突破。简政放权,职能转换,信息公开,权力清单,在在显示中央改革的决心。当然,我们还应看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制度的笼子设计无论怎样精致,编织无论怎样严密,也难免留下可以穿越、钻凿的漏洞和缝隙。
还当以人文精神去涵养从政道德,用理想信念去建设政治伦理,在深刻的观念转型中,为干部队伍的作风整治和反腐斗争的深入治本奠定深厚的道德基础;以公共事务的广泛参与提升民众的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以民主政治的全面进步发育人们的主体品格和权利意识,在蓬勃的公民成长中,为官民关系的良性运行和阳光普照的政治清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以日常之善对抗平庸之恶,以社会正能量颠覆官场潜规则矫正官员潜意识。
什么是当官的一样不一样?其实,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优秀基层干部,他们想得最直白,最清澈,多少年如一日,不计名利,埋头苦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走”,把自己的生命无私地投入于百姓的幸福生活。他们闪光的足迹,就是最生动的表述和最精辟的注解。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4年《半月谈》第13期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