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发挥原理效应在2018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中的作用

发布:2018-04-12 00:00:00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在申论考试中,文章写作一直是考生们最头疼的一种题型。众多考生从一开始的寻找文章总分论点认为是难点,到后期寻找到方法后,另一个难点又出现了,那就是如何把文章的内容写得精彩、生动、充实呢?文章的写作中,一定要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相结合,这样才能体现文章的厚度,那很多名人事例众多考生都已经在备考时进行准备,但是福建公务员考试网发现很多考生都忽略了原理效应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原理效应不仅可以清晰的体现观点,还可以让写作变得灵活生动,与考官形成共鸣。
  申论写作适用的原理效应:
  一、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它指人们看问题时,应像日晕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圈。某位干部次表现好,就认为他一切皆优,犯了一次错误,就说他一贯表现差。
  启示:晕轮的危害是叶障目,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容易影响干部考核的准确性及对人才评价的可信度。
  二、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往往失之偏颇,在公务员考试、考察干部时,只凭第一印象,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成蒙蔽。其主要表现有两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而其缺点都有很容易忽视。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
  启示:考察考核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三、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即:文章写作中涉及经济、社会阶层、教育等问题时会涉及。
  四、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启示: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可实现发展和意外收获。
  五、踢猫效应
  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老板撞伤了。
  启示:这是一种坏情绪的恶性循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4 http://www.fjs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3291号-6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