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文学历史常识背诵(19)
根据福建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要求: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本站整理有关文学历史常识知识点以供考生参考:
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袁世凯称帝。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指使特务暗杀热衷于议会民主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他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认识到“非去袁不可”,极力主张出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在故宫太和殿举行就职典礼。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之后不到一个月,就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他又下令解散国会,颁布独裁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同时废除《临时约法》,并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紧接着,袁世凯修改了《大总统选举法》,把自己置于终身总统的地位。1915年底,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
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人在云南起义,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他们组织了护国军,向川黔和两广进发。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春取消了帝制。接着,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2)新文化运动。为反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潮流,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了一个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自2卷1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3)南京国民政府及其体制。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成立。几经周折,宁汉沪粤四方合流,于1928年2月成立了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同年10月,根据《国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政府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
1946年1月,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在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坚持下,国民党被迫同意政协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但坚持其人选必须占一半。同年11月,国民党践踏政协会议,通过“伪宪法”,为独裁统治披上合法外衣。次年4月,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重要职位均由国民党人把持。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4)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全国范围的抗日救亡运动逐渐高涨。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揭开全面抗战的序幕。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中共发表了着名的《八一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第一,统一战线内部具有极大的复杂性。第二,它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双方都有军队和政权。第三,它始终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没有协调一致的共同纲领,是一种无固定形式、无成文纲领的合作。第四,它处于一个既有利又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
(6)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而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相结合,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是国民党政权的经济基础,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7)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这个完全胜利是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并不是说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因此,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8)人民解放战争。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间,进行了人民解放战争。我党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到1948年8月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我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袁世凯称帝。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指使特务暗杀热衷于议会民主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他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认识到“非去袁不可”,极力主张出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在故宫太和殿举行就职典礼。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之后不到一个月,就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他又下令解散国会,颁布独裁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同时废除《临时约法》,并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紧接着,袁世凯修改了《大总统选举法》,把自己置于终身总统的地位。1915年底,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
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人在云南起义,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他们组织了护国军,向川黔和两广进发。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春取消了帝制。接着,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2)新文化运动。为反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潮流,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了一个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自2卷1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3)南京国民政府及其体制。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成立。几经周折,宁汉沪粤四方合流,于1928年2月成立了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同年10月,根据《国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政府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
1946年1月,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在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坚持下,国民党被迫同意政协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但坚持其人选必须占一半。同年11月,国民党践踏政协会议,通过“伪宪法”,为独裁统治披上合法外衣。次年4月,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重要职位均由国民党人把持。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4)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全国范围的抗日救亡运动逐渐高涨。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揭开全面抗战的序幕。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中共发表了着名的《八一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第一,统一战线内部具有极大的复杂性。第二,它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双方都有军队和政权。第三,它始终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没有协调一致的共同纲领,是一种无固定形式、无成文纲领的合作。第四,它处于一个既有利又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
(6)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而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相结合,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是国民党政权的经济基础,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7)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这个完全胜利是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并不是说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因此,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8)人民解放战争。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间,进行了人民解放战争。我党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到1948年8月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我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