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科学的阅读顺序
在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材料多,阅读量大是每个考生在考场中遇到的时间紧张的问题根源,本文中从浏览试卷、浏览材料、对问题的阅读三步分别介绍了申论考试科学的阅读顺序。
第一步:浏览试卷,总体了解材料
首先,需要特别注意,这里的第一步是浏览试卷而不是材料。在这一步中,先不要去读具体的材料,只要做两件事,一是了解材料涉及的主题和大致篇幅;二是了解问题的数量以及问题的大致内容,对材料的初步处理,是对材料最高度的把握,是从外部看材料。这一步是最简单的一步,在很大程度上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问题的阅读。问题不仅能够揭示材料的主旨,有时前后问题之间还存在密切的联系,答题时可以互为参考。
第二步:浏览材料
(一)浏览材料的前提
1. 搁置问题
搁置问题也可以说是暂时忘掉问题。有人会觉得奇怪,开始读了问题,为什么现在又要忘掉问题呢?既然现在要忘掉问题,那开始对问题的阅读不是显得多余了吗?至于为什么要忘掉问题,是因为带着问题阅读会严重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忘掉问题就是抛开这个包袱,轻装上阵。那么为什么前面又要阅读问题呢?这是因为对题干的阅读有利于我们把握材料的主干,同时对题干的总体把握,对后面的单个问题的作答会起到提示作用,所以阅读题干是有必要的。
2. 只看不读——对材料有整体的把握,从远处、从外部去关注材料,只浏览,并不深入地阅读。
在浏览材料时,有个基本原则——“欲慢则不达”,也就是说在这遍阅读中,要读得越快越好。因为这遍阅读是对全篇材料整体的把握,如果读得慢了,去纠缠一些细节,就会导致我们对材料整体把握不清,这就是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浏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哪怕是内心深处的声音也不能发出来。同时,也不要出现指读等方式,这都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还有考生阅读时,总担心自己漏掉了什么关键的地方,读了一遍不放心,又多读一遍,在这遍阅读中,也是很不恰当的,读的时候不要回头读,也不要逐字逐句读。
总之,在浏览材料过程中要牢牢记住两个字——速度!
(二)浏览材料的任务--辨别材料信息量
1. 如何清除材料--对材料的先天判断
有些考生会觉得奇怪,材料还有无用的?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不仅有,并且很多时候无用的材料还很多。尤其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常都会有一些多余材料。多余材料就像你在买菜时候的水分,或者菜根上的泥土,一定要先清除。哪些材料是无用的呢?
(1)单纯谈背景的材料
这样的材料空洞无物,是没有任何内容的材料,既不说明问题,也不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类材料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常出现。
(2)重复的材料
通常这类材料在要被删除的材料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尤其是在材料非常多的时候,经常都会出现一些重复的材料。 对于重复的材料,只要留一段就可以了。到底留哪一段呢?一是看哪段的信息量更大,二是看哪段材料的内容少,三是看哪段材料更加具有代表性。要尽量留信息点集中、字数少、代表性强的材料。
(3)错误的材料
这类材料从数量上来说比较少,如果没有改错之类的题,删除这类材料很重要,这样的材料内容是错误的,不仅不能帮助你答题,反而会误导你,影响你的得分。下面是某年公务员考试的材料9:
一位外国学者在谈到中国农民权利问题的时候,曾回顾了美国对黑人权利保护的问题。在美国内战之前,法律上规定黑人不能享有与白人同样的权利,在内战之后即便是法律做了修改,形式上是平等了,但是一百多年来,美国的黑人事实上还是没有享受到平等权利。解决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用了非常多的时间,很多人、很多职业团体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举一个例子,在教育方面,以前黑人和白人不能同校,后来就这个事情上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裁定黑人和白人应当同校,不应给白人和黑人分别建立一套教育体制。即便最高法院做了这种裁决,但实施起来也非常困难,五十年过去了,这个裁定虽得以实现,但仍然存在问题。
稍有常识就可以想到,中国的农民和黑人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我们既没有种族歧视,也没有农民与城镇人口的子女不能同校的问题,我们所面临的是分配不公导致的资源匮乏,这样的不公平不单指向农民,城市的低收入者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而有些人看到专家、学者的话就奉为经典,何况还是一个“洋”学者,在该年的答题中,很多考生在提解决农村问题的措施的时候都有提到,要借鉴美国解决黑人问题的经验,这样说不仅不会得分,如果被阅卷老师察觉,完全可能被扣分。
(4)描述极端事件的材料
申论考查的对象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普遍长期性,而材料经常会有一些讲述个别极端事件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在浏览时是可以删除的。由于这类材料最精彩,最能吸引人,千万不要被吸引进去,阅读材料时要把握主动权,始终记住自己在处理材料,不要让材料把你给“处理”了。
(5)谈外交、国家意识形态的材料
这类材料相对来说比较少,但偶尔也会出现,主要都是在讲一些大的、往往与考试主题没有太大关系的问题,在阅读时是可以删除的。
最后,必须提醒大家的是,可以删除的材料是针对所有题的,也就是说这些材料不管答什么题,都是可以不用看的。阅读时要自然,如果有需要删除的材料就毫不犹豫地删除,如果没有这样的材料,千万不要投机取巧,否则容易弄巧成拙。
2. 区分精读和略读的材料
需要删除的材料,我们还要对删除之后剩下的材料进行处理,区分它们的主次。在删除之后的材料中,又可以把材料分为不重要的材料和关键的材料。所谓不重要的材料不是说没有用,而是用处不大。把不重要的找出来,剩下的就是重要的了。
(1)不重要的材料
不重要的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量罗列数据和表格的材料,另一类是描述细节的材料。这点恰好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相反,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资料分析中,数据和表格是重要的;在判断推理中,细节很重要,而这些东西在申论中恰恰不重要。虽然申论命题越来越具体化,但申论考试还是一种宏观的、大概的考试,而不是微观的、具体的考试,这点需要大家弄清楚。像这样的材料有很多,描述的是过程和细节,只需略读就可以了。
(2)关键的材料
关键的材料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判断,一是关键的人,包括专家、内部人士、两会代表、官员等等。另一个是关键的内容,涵盖关键内容的词语、句子、段落主要包括:作总体性介绍的地方,提出问题的地方,表示原因、影响、结果的地方,作说明、评论和提出建议和对策的地方,做总结、概括的地方。这些词语、句子、段落往往在每段的开始和结尾的地方,对这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注意,这一步中只需要把这些地方标示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仔细分析。始终不要忘记这遍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对材料的总体把握,而不是对细节的把握。下面是一些关键材料中的关键词。
第三步:针对问题的阅读
完成了材料的浏览就进入针对问题的阅读阶段。第一遍阅读已经看过问题的题干,在针对问题阅读的时候,要把所有的问题结合起来,要注意发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提高申论阅读能力。这样我们回答一个具体的问题时就不会完全拘泥于一个小问题,而是站在一个视野开阔的背景下来回答,是对全部题目整体的把握。因为在浏览材料时做了铺垫,这遍阅读就会容易一些。浏览材料是对材料的总体把握,答题阅读则是对问题的具体把握,在浏览材料时我们的原则是“欲慢则不达”,针对问题的阅读则是“欲速则不达”,在这遍阅读的时候大家要慢慢读,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小步骤:
(一)筛选材料
浏览材料时清除了那些无用的材料,在答题阅读时,要根据具体的题,排除那些和题目无关的材料。换句话说,这个问题和哪些材料有关系,就阅读哪些材料,和这道题目没有关系或者说没有直接关系的材料,就不读。解答对策类题,就把和对策相关的材料选出来;解答分析类题,就把问题类的材料选出来……把材料选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一定是奠定在对材料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的,没有浏览材料时对材料的全面梳理,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
(二)收集信息点
在收集信息点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出很多的信息点,然后对信息点进行概括归类,还有一种是把信息点分成一些大的类别,然后把具体的信息往其中添加。
(三)信息点的分类与组合
在尽可能多地收集完信息之后,要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收集信息要尽可能多,但答题时不能够答十几点甚至几十点,那样显得答题太松散,不具有概括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分的基础上把信息点合起来。分是为了更加清楚全面,合是为了更加具有概括性,这两个步骤都是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四)特事特办——特殊题型的答题阅读
这里所谓的特殊并不是指问题本身特殊,而是指和本文讲的阅读方法比较起来特殊。这类题包括两类:
第一,不能筛选材料的题——要求所有材料都要阅读,也就是说所有材料都和答题内容相关,或者说一个题答题的信息隐藏在所有的材料中。这类题主要有两种,一是概括内容,还有一种就是文章的写作。如“有条理地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这道题就是要概括材料中的所有内容,不能说这段材料要概括,那段材料不概括,除了把无用的材料删除之外,其他的材料都要阅读。
第二,不用借助材料的——只需要看题干,不用借助材料就能回答,主要包括判断辨析对策以及背景熟悉的评论观点。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客观的错与对很难判断时就需要我们借助材料的内容。
阅读了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福建公务员申论写作规范 提高文章档次
第一步:浏览试卷,总体了解材料
首先,需要特别注意,这里的第一步是浏览试卷而不是材料。在这一步中,先不要去读具体的材料,只要做两件事,一是了解材料涉及的主题和大致篇幅;二是了解问题的数量以及问题的大致内容,对材料的初步处理,是对材料最高度的把握,是从外部看材料。这一步是最简单的一步,在很大程度上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问题的阅读。问题不仅能够揭示材料的主旨,有时前后问题之间还存在密切的联系,答题时可以互为参考。
第二步:浏览材料
(一)浏览材料的前提
1. 搁置问题
搁置问题也可以说是暂时忘掉问题。有人会觉得奇怪,开始读了问题,为什么现在又要忘掉问题呢?既然现在要忘掉问题,那开始对问题的阅读不是显得多余了吗?至于为什么要忘掉问题,是因为带着问题阅读会严重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忘掉问题就是抛开这个包袱,轻装上阵。那么为什么前面又要阅读问题呢?这是因为对题干的阅读有利于我们把握材料的主干,同时对题干的总体把握,对后面的单个问题的作答会起到提示作用,所以阅读题干是有必要的。
2. 只看不读——对材料有整体的把握,从远处、从外部去关注材料,只浏览,并不深入地阅读。
在浏览材料时,有个基本原则——“欲慢则不达”,也就是说在这遍阅读中,要读得越快越好。因为这遍阅读是对全篇材料整体的把握,如果读得慢了,去纠缠一些细节,就会导致我们对材料整体把握不清,这就是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浏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哪怕是内心深处的声音也不能发出来。同时,也不要出现指读等方式,这都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还有考生阅读时,总担心自己漏掉了什么关键的地方,读了一遍不放心,又多读一遍,在这遍阅读中,也是很不恰当的,读的时候不要回头读,也不要逐字逐句读。
总之,在浏览材料过程中要牢牢记住两个字——速度!
(二)浏览材料的任务--辨别材料信息量
1. 如何清除材料--对材料的先天判断
有些考生会觉得奇怪,材料还有无用的?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不仅有,并且很多时候无用的材料还很多。尤其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常都会有一些多余材料。多余材料就像你在买菜时候的水分,或者菜根上的泥土,一定要先清除。哪些材料是无用的呢?
(1)单纯谈背景的材料
这样的材料空洞无物,是没有任何内容的材料,既不说明问题,也不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类材料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常出现。
(2)重复的材料
通常这类材料在要被删除的材料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尤其是在材料非常多的时候,经常都会出现一些重复的材料。 对于重复的材料,只要留一段就可以了。到底留哪一段呢?一是看哪段的信息量更大,二是看哪段材料的内容少,三是看哪段材料更加具有代表性。要尽量留信息点集中、字数少、代表性强的材料。
(3)错误的材料
这类材料从数量上来说比较少,如果没有改错之类的题,删除这类材料很重要,这样的材料内容是错误的,不仅不能帮助你答题,反而会误导你,影响你的得分。下面是某年公务员考试的材料9:
一位外国学者在谈到中国农民权利问题的时候,曾回顾了美国对黑人权利保护的问题。在美国内战之前,法律上规定黑人不能享有与白人同样的权利,在内战之后即便是法律做了修改,形式上是平等了,但是一百多年来,美国的黑人事实上还是没有享受到平等权利。解决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用了非常多的时间,很多人、很多职业团体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举一个例子,在教育方面,以前黑人和白人不能同校,后来就这个事情上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裁定黑人和白人应当同校,不应给白人和黑人分别建立一套教育体制。即便最高法院做了这种裁决,但实施起来也非常困难,五十年过去了,这个裁定虽得以实现,但仍然存在问题。
稍有常识就可以想到,中国的农民和黑人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我们既没有种族歧视,也没有农民与城镇人口的子女不能同校的问题,我们所面临的是分配不公导致的资源匮乏,这样的不公平不单指向农民,城市的低收入者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而有些人看到专家、学者的话就奉为经典,何况还是一个“洋”学者,在该年的答题中,很多考生在提解决农村问题的措施的时候都有提到,要借鉴美国解决黑人问题的经验,这样说不仅不会得分,如果被阅卷老师察觉,完全可能被扣分。
(4)描述极端事件的材料
申论考查的对象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普遍长期性,而材料经常会有一些讲述个别极端事件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在浏览时是可以删除的。由于这类材料最精彩,最能吸引人,千万不要被吸引进去,阅读材料时要把握主动权,始终记住自己在处理材料,不要让材料把你给“处理”了。
(5)谈外交、国家意识形态的材料
这类材料相对来说比较少,但偶尔也会出现,主要都是在讲一些大的、往往与考试主题没有太大关系的问题,在阅读时是可以删除的。
最后,必须提醒大家的是,可以删除的材料是针对所有题的,也就是说这些材料不管答什么题,都是可以不用看的。阅读时要自然,如果有需要删除的材料就毫不犹豫地删除,如果没有这样的材料,千万不要投机取巧,否则容易弄巧成拙。
2. 区分精读和略读的材料
需要删除的材料,我们还要对删除之后剩下的材料进行处理,区分它们的主次。在删除之后的材料中,又可以把材料分为不重要的材料和关键的材料。所谓不重要的材料不是说没有用,而是用处不大。把不重要的找出来,剩下的就是重要的了。
(1)不重要的材料
不重要的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量罗列数据和表格的材料,另一类是描述细节的材料。这点恰好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相反,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资料分析中,数据和表格是重要的;在判断推理中,细节很重要,而这些东西在申论中恰恰不重要。虽然申论命题越来越具体化,但申论考试还是一种宏观的、大概的考试,而不是微观的、具体的考试,这点需要大家弄清楚。像这样的材料有很多,描述的是过程和细节,只需略读就可以了。
(2)关键的材料
关键的材料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判断,一是关键的人,包括专家、内部人士、两会代表、官员等等。另一个是关键的内容,涵盖关键内容的词语、句子、段落主要包括:作总体性介绍的地方,提出问题的地方,表示原因、影响、结果的地方,作说明、评论和提出建议和对策的地方,做总结、概括的地方。这些词语、句子、段落往往在每段的开始和结尾的地方,对这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注意,这一步中只需要把这些地方标示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仔细分析。始终不要忘记这遍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对材料的总体把握,而不是对细节的把握。下面是一些关键材料中的关键词。
第三步:针对问题的阅读
完成了材料的浏览就进入针对问题的阅读阶段。第一遍阅读已经看过问题的题干,在针对问题阅读的时候,要把所有的问题结合起来,要注意发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提高申论阅读能力。这样我们回答一个具体的问题时就不会完全拘泥于一个小问题,而是站在一个视野开阔的背景下来回答,是对全部题目整体的把握。因为在浏览材料时做了铺垫,这遍阅读就会容易一些。浏览材料是对材料的总体把握,答题阅读则是对问题的具体把握,在浏览材料时我们的原则是“欲慢则不达”,针对问题的阅读则是“欲速则不达”,在这遍阅读的时候大家要慢慢读,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小步骤:
(一)筛选材料
浏览材料时清除了那些无用的材料,在答题阅读时,要根据具体的题,排除那些和题目无关的材料。换句话说,这个问题和哪些材料有关系,就阅读哪些材料,和这道题目没有关系或者说没有直接关系的材料,就不读。解答对策类题,就把和对策相关的材料选出来;解答分析类题,就把问题类的材料选出来……把材料选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一定是奠定在对材料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的,没有浏览材料时对材料的全面梳理,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
(二)收集信息点
在收集信息点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出很多的信息点,然后对信息点进行概括归类,还有一种是把信息点分成一些大的类别,然后把具体的信息往其中添加。
(三)信息点的分类与组合
在尽可能多地收集完信息之后,要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收集信息要尽可能多,但答题时不能够答十几点甚至几十点,那样显得答题太松散,不具有概括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分的基础上把信息点合起来。分是为了更加清楚全面,合是为了更加具有概括性,这两个步骤都是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四)特事特办——特殊题型的答题阅读
这里所谓的特殊并不是指问题本身特殊,而是指和本文讲的阅读方法比较起来特殊。这类题包括两类:
第一,不能筛选材料的题——要求所有材料都要阅读,也就是说所有材料都和答题内容相关,或者说一个题答题的信息隐藏在所有的材料中。这类题主要有两种,一是概括内容,还有一种就是文章的写作。如“有条理地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这道题就是要概括材料中的所有内容,不能说这段材料要概括,那段材料不概括,除了把无用的材料删除之外,其他的材料都要阅读。
第二,不用借助材料的——只需要看题干,不用借助材料就能回答,主要包括判断辨析对策以及背景熟悉的评论观点。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客观的错与对很难判断时就需要我们借助材料的内容。
阅读了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福建公务员申论写作规范 提高文章档次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