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 省考考试专题

我国西部社会经济实力全面提升

发布:2010-01-15 08:51:10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0年前的1月13日,党中央首部有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文件正式发布。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整体实力全面提升。

    西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司介绍,2009年前11个月,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同比增幅均好于发达地区,延续了西部广大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速的趋势。

    去年1—11月,西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12.3个百分点。同期,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分别高于东部、中部地区2.0个和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9.8%,降幅比全国加总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东部、中部地区6.4个和4.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东部、中部地区5.7个和5个百分点。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西部地区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应归功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来,中央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大规模财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显著改善西部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

    2000年—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58257亿元,年均增长1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624元增加到1.6万元,从相当于各地区平均水平的59.5%提高到63.7%;工业增加值由5946亿元增加到2.4万亿元左右。

    同期,地方财政本级收入年均增长19.6%。地方财政本级支出由2601亿元增加到13772亿元,年均增长22.8%。过去10年,西部地区地方财力和中央转移支付投入不断增长,显著改善了西部地区的财力。

    甘肃省一位市长告诉记者,在西部大开发实施之前,西部许多地区经济实力有限,许多地方公务员、老师的工资有时都不能及时发放。如今,中央加大了对西部的支持力度后,西部地区不再为公务员发不出工资而发愁,可以把精力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上。

    10年来,西部地区投资、消费、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2000年—2008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9%;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25.6%。

    据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表示,西部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实力和效益明显提高,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10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11%,高于大开发前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与东部地区发展速度的差距亦呈收敛态势。

    为西部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有关负责人介绍,1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102项新开工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达1.7万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了地区发展活力的释放。

    2008年以来,西部地区经受了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中国政府在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中,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中央扩大内需投资43%以上投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振兴、技术创新和灾后重建等领域,并且带动了地方和社会资金投入西部大开发。

    这位负责人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础。1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和大型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完成了送电到乡、油路到县等建设任务,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今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投入巨资,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大力增加和恢复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减轻,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一系列工程在增加西部地区居民的就业机会的同时,巩固了我国西部的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 加快工业化步伐

    我国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趋于优化,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西部地区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1999年的23.8∶41.0∶35.2调整为2008年的15.6∶48.1∶36.3,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工业化加快发展的趋势明显。

    目前,西部地区充分发挥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一批生产及加工基地正在形成。四川、内蒙古等区域性商品粮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新疆优质棉基地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2.9%和32.8%,内蒙古牛奶、羊肉、山羊绒产量连续5年居全国之首,广西、云南蔗糖总产量占全国的90%,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云南、贵州烟叶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5%和43%。

    随着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业蓬勃发展,西部地区能源及化学工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建成了一批天然气、煤炭、钾盐、磷矿、有色金属等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广西氧化铝生产基地生产规模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甘肃金昌镍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新疆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四川彭州1000万吨炼油、广西钦州1000万吨炼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10年来,西部地区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大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德阳重大电力装备及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西安、重庆、包头、柳州、天水重型工程机械装备和大型铸锻件加工生产基地,四川、甘肃核电装备生产基地。

    西部地区依托军工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形成了西安阎良航空航天产业基地,重庆、昆明、南宁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都、安顺民用航空航天产业基地,金昌、宝鸡新材料基地,西安、成都软件产业基地。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相关问题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4 http://www.fjs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3291号-6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