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基础知识讲解(10)
申论考试是一种需要充分注意它的限制性要求的考试。申论是公务员考试的一个科目,不同于任何一个专业的研究生考试科目,也不同于其他一般性的能力检测。它的目的在于检测公务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
(1)、申论考试的限制性,主要通过给定的资料和"申论"各题题干的指令性要求来体现。
对给定资料的阅读,实际上也就是审题过程,这一步马虎不得,否则就弄不清资料所提供的环境、条件,搞不清问题、事件的性质,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以致原本并不难的题目也答得颠三倒四,甚至离题万里,各题目题干的文字不会很长,但其中任何一个提法都必须认真审视,决不可马虎从事。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2001年申论试卷和2000年申论试卷的第1题为例,同样是要求准确把握给定资料,但两份资料所反映的性质不同,前者要求"概括主要问题",后者要求"概述主要内容",一个是要求考生抓住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把主要问题是什么概括出来;一个是要求考生把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情况梳理清楚,予以概述。这些提法不认真区分清楚,答题时就难以符合题目的要求。
(2)、对材料提问题时往往给考生"虚拟身份",要求考生站在"虚拟身份"的角色上来扬长避短,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2000年申论试卷中第三部分的第二个问题要求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给定资料的解决方案",要求已很明确,就是要求考生把自己的身份虚拟为"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定位准了,提出的解决方案才不至于错位。
(3)、申论题目中对字数有较为严格的规定。这其实是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概括问题在200字左右,解决方案在350字左右,论证分析在1 200字左右。前两部分字数以不少于规定字数的10%为宜。字数再减少则不容易讲清问题。议论部分的字数应在规定字数的上下10%之间。字数少于规定字数的10%要扣分;超过规定字数的10%,增加写作量,必然占用有限的时间,肯定会影响写作的质量。
(4)、申论写作完全以实用为目的,文章的表达方式应以说明、陈述、议论等为主,以充分表现自己概括、分析的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风力求质朴。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在申论写作中应少用或不用,不能忽略"材料"和题目的要求将论证性的议论文写成抒情散文或者记叙文。
(5)、申论写作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实,论述深刻。通常,文章的结构应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点明论点,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结合给定材料,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与规律,阐明主张。论证过程,应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6)、申论写作的语言要朴实简明,遣词造句应当准确、规范,戒除一切套话、空话。文章应当条理清晰,理据相谐,时间、地点、人员、范围、性质、程度等必须表达明确,范围应限定;用语应肯定,避免出现歧义,含糊不清,剔除一切冗余信息;使用的词语也要符合身份,语出有据,做到庄重得体;语句、段落和篇章结构都要体现合理的逻辑关系。
(7)、阅读资料和作答时间要合理分配。测试中所给定的参考阅读时间一般不低于40分钟,考生应认真阅读资料,抓住中心,不要盲目下笔,急于写作。有的考生对申论考试答题的四个环节的时间没能掌握好,只是草草看一遍给出的材料,没有理解或深入思考,没找出重要段落,也没弄清中心思想,就急着去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这样很容易造成答题进行到一定程度却发现写不下去或离题目的要求相差很远的现象,此时再重新回头阅读材料、提炼主题或者边写边回过头来阅读资料,已无法使文气贯通,一气呵成,这样耗费的时间反而更多,结果是欲速而不达、事倍功半。
(8)、对标题的拟定也很重要。申论文的标题和大多数议论文标题一样,一般围绕着自己的论题或论点设题,可以用一句话,可以用一个短语形式,也可以用一个或几个词组,但作为标题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要简洁,要与内容切合,要新颖、醒目。有的考生写的标题很长,用很长的一个句子,甚至像一段话来充当标题,给人感觉就不像标题了。这不但影响评卷人的印象,也会给自己的写作带来一种负面影响。有些考生的标题大而无当,或者空洞泛泛,也会影响申论文的质量。由于申论要求的第一、第二部分均不需要写标题,所以到了第三部分漏写了标题也是考生容易出现的失误。
(9)、材料的引述问题在申论文中也很值得一提。前面说过,申论文的写作虽然与传统的给材料作文相似,但在材料的利用上是有区别的。传统的给材料作文,材料往往只是作者借用的一个由头,文章由此生发开去。申论文给定的材料对作者的限定更加严格,写作过程中必须时时照应着材料,甚至照抄照录。但引述篇幅不宜过长,否则会占用自己的论述篇幅。引述材料时要选择典型,要准确。
(10)、对策要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申论考试对策的提出,要针对给定的材料,审慎遴选,弄清这些材料究竟反映了哪些问题,并根据考生的"虚拟身份",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构思可操作性对策,应该注意三点:一是问题要有明确的"归口",即有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去处理与落实;二是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步骤和办法;三是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时效性与必备条件。在构想对策时,切忌脱离实际地坐而论道。要通盘考虑,尽力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使对策合理、具体,便于落实。
(11)、对重点对策要进行充分论证。要对所提出的对策进行科学论证,如果提出了多项对策,则要把论证的重点放在最关键的、最熟悉的对策上,多花笔墨,切不可视各项对策为"半斤八两"、均衡对待。要明白,千字左右的论述文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
最后要注意的是,卷面书写要工整,尽量避免错别字。这两种情况在阅卷中都是主观分数的反映。书写质量直接影响到考生思想意图的表达,即使在答卷中有精炼的概括、中肯的对策、精彩的论述,潦草的字迹也无法让人了解文中的内容,让阅卷人进行艰苦的"考订"工作,会造成阅卷人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从而产生"质量较差"的先入为主的印象。而错别字更容易使考生所表达的思想变异,甚至与原意相反。因此,字迹工整、规范用字也是写好申论的一个重要条件。
(1)、申论考试的限制性,主要通过给定的资料和"申论"各题题干的指令性要求来体现。
对给定资料的阅读,实际上也就是审题过程,这一步马虎不得,否则就弄不清资料所提供的环境、条件,搞不清问题、事件的性质,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以致原本并不难的题目也答得颠三倒四,甚至离题万里,各题目题干的文字不会很长,但其中任何一个提法都必须认真审视,决不可马虎从事。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2001年申论试卷和2000年申论试卷的第1题为例,同样是要求准确把握给定资料,但两份资料所反映的性质不同,前者要求"概括主要问题",后者要求"概述主要内容",一个是要求考生抓住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把主要问题是什么概括出来;一个是要求考生把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情况梳理清楚,予以概述。这些提法不认真区分清楚,答题时就难以符合题目的要求。
(2)、对材料提问题时往往给考生"虚拟身份",要求考生站在"虚拟身份"的角色上来扬长避短,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2000年申论试卷中第三部分的第二个问题要求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给定资料的解决方案",要求已很明确,就是要求考生把自己的身份虚拟为"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定位准了,提出的解决方案才不至于错位。
(3)、申论题目中对字数有较为严格的规定。这其实是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概括问题在200字左右,解决方案在350字左右,论证分析在1 200字左右。前两部分字数以不少于规定字数的10%为宜。字数再减少则不容易讲清问题。议论部分的字数应在规定字数的上下10%之间。字数少于规定字数的10%要扣分;超过规定字数的10%,增加写作量,必然占用有限的时间,肯定会影响写作的质量。
(4)、申论写作完全以实用为目的,文章的表达方式应以说明、陈述、议论等为主,以充分表现自己概括、分析的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风力求质朴。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在申论写作中应少用或不用,不能忽略"材料"和题目的要求将论证性的议论文写成抒情散文或者记叙文。
(5)、申论写作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实,论述深刻。通常,文章的结构应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点明论点,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结合给定材料,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与规律,阐明主张。论证过程,应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6)、申论写作的语言要朴实简明,遣词造句应当准确、规范,戒除一切套话、空话。文章应当条理清晰,理据相谐,时间、地点、人员、范围、性质、程度等必须表达明确,范围应限定;用语应肯定,避免出现歧义,含糊不清,剔除一切冗余信息;使用的词语也要符合身份,语出有据,做到庄重得体;语句、段落和篇章结构都要体现合理的逻辑关系。
(7)、阅读资料和作答时间要合理分配。测试中所给定的参考阅读时间一般不低于40分钟,考生应认真阅读资料,抓住中心,不要盲目下笔,急于写作。有的考生对申论考试答题的四个环节的时间没能掌握好,只是草草看一遍给出的材料,没有理解或深入思考,没找出重要段落,也没弄清中心思想,就急着去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这样很容易造成答题进行到一定程度却发现写不下去或离题目的要求相差很远的现象,此时再重新回头阅读材料、提炼主题或者边写边回过头来阅读资料,已无法使文气贯通,一气呵成,这样耗费的时间反而更多,结果是欲速而不达、事倍功半。
(8)、对标题的拟定也很重要。申论文的标题和大多数议论文标题一样,一般围绕着自己的论题或论点设题,可以用一句话,可以用一个短语形式,也可以用一个或几个词组,但作为标题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要简洁,要与内容切合,要新颖、醒目。有的考生写的标题很长,用很长的一个句子,甚至像一段话来充当标题,给人感觉就不像标题了。这不但影响评卷人的印象,也会给自己的写作带来一种负面影响。有些考生的标题大而无当,或者空洞泛泛,也会影响申论文的质量。由于申论要求的第一、第二部分均不需要写标题,所以到了第三部分漏写了标题也是考生容易出现的失误。
(9)、材料的引述问题在申论文中也很值得一提。前面说过,申论文的写作虽然与传统的给材料作文相似,但在材料的利用上是有区别的。传统的给材料作文,材料往往只是作者借用的一个由头,文章由此生发开去。申论文给定的材料对作者的限定更加严格,写作过程中必须时时照应着材料,甚至照抄照录。但引述篇幅不宜过长,否则会占用自己的论述篇幅。引述材料时要选择典型,要准确。
(10)、对策要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申论考试对策的提出,要针对给定的材料,审慎遴选,弄清这些材料究竟反映了哪些问题,并根据考生的"虚拟身份",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构思可操作性对策,应该注意三点:一是问题要有明确的"归口",即有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去处理与落实;二是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步骤和办法;三是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时效性与必备条件。在构想对策时,切忌脱离实际地坐而论道。要通盘考虑,尽力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使对策合理、具体,便于落实。
(11)、对重点对策要进行充分论证。要对所提出的对策进行科学论证,如果提出了多项对策,则要把论证的重点放在最关键的、最熟悉的对策上,多花笔墨,切不可视各项对策为"半斤八两"、均衡对待。要明白,千字左右的论述文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
最后要注意的是,卷面书写要工整,尽量避免错别字。这两种情况在阅卷中都是主观分数的反映。书写质量直接影响到考生思想意图的表达,即使在答卷中有精炼的概括、中肯的对策、精彩的论述,潦草的字迹也无法让人了解文中的内容,让阅卷人进行艰苦的"考订"工作,会造成阅卷人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从而产生"质量较差"的先入为主的印象。而错别字更容易使考生所表达的思想变异,甚至与原意相反。因此,字迹工整、规范用字也是写好申论的一个重要条件。
点击分享此信息: